公司所属行业为钢铁行业。2023年,地理政治学博弈,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社会需求总体不足;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较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GDP实现5.2%的增长。钢铁行业积极适应市场、主动对接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深化对标挖潜,生产经营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但由于钢铁供给保持高位,房地产等下业需求减弱,钢铁供给强于需求,供需失衡导致钢制材料价格低位运行;原燃料价格虽有下降,但成本端降幅不及钢价降幅,钢铁行业利润持续压缩,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2023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行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成本高企、利润下滑”的运行态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铁产量8.71亿吨,同比增长0.7%;粗钢产量10.19亿吨,同比基本持平;钢材产量13.63亿吨,同比增长5.2%。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9.33亿吨,同比小幅下降;出口钢材9,026.4万吨,同比增长36.2%;进口钢材764.5万吨,同比下降27.6%;进口铁矿石11.79亿吨,同比增长6.6%。2023年普氏62%铁矿石价格指数均值为119.71美元/吨,维持高位运行。2023年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12.90点,较2022年底下降0.31%;全年平均指数为111.60点,同比下降9.0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55亿元,同比下降12.47%。
公司产业主要以钢铁为主业,辅以配套、延伸等附属产业。产品主要有六大类:建筑用材、金属制品用材、中厚板材、优质圆钢、H型钢、煤化工产品。具体产品与用途如下:
(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HPB300。用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
(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HRB400、HRB400E、HRB500、HRB500E。用途:用于房屋、桥梁、路基、高铁及核电等钢筋混凝土工程建设;
(3)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PSB785、PSB830、PSB930。用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连续梁和大型框架结构,公路、铁路大中跨桥梁、核电站及地锚等工程建设;
(4)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竹节钢筋:SD280、SD280W、SD420W。用途:用于房屋、桥梁、路基、高铁及核电等钢筋混凝土工程建设。
(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Q195--Q235系列。用途:用于拉丝、小五金、工艺品等产品;
(2)拉丝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SL2。用途:用于拉丝、制钉、低碳钢紧固件及小五金制品等产品;
(3)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40~70。用途:用于弹簧钢丝、轮辐钢丝、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钢丝绳、伞骨、刹车线B。用途:用于制造螺旋肋或光面高强度预应力钢丝、预应力钢绞线)冷镦和冷挤压用钢盘条:ML08Al、ML20MnTiB、ML40Cr、10B21、10B28、10B33等。用途:ML08Al用于4.8级以下标准件,主要用于制造螺栓、螺钉、螺母和铆钉各类紧固件及冷挤压零部件、异型件等;ML20MnTiB用于10.9级以下的紧固件;ML40Cr用于10.9级以上螺栓、螺母等高强度紧固件、冷挤压零部件等;SWRCH18A 、SWRCH22A用于高强度自攻丝钉、自钻自攻丝钉、钻尾钉、家电螺丝及相关标准件等;SWRCH35A、SWRCH35K用于 8.8级螺栓、螺母等高强度紧固件、冷挤压零部件等;10B21、10B28、10B33用于8.8级、10.9级螺帽、螺栓、螺钉等紧固件;
(6)锚链用钢盘条:15Mn3、20Mn2、20CrMnTi等。用途:用于各类汽车用防滑链条;
(7)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30MnSi、30Si2Mn。用途:用于制作预应力混凝土 PC棒、管桩等;
(9)免退火钢:XM06BA、XM08BA、XM10BA。用途:用于家电、家具、建筑等行业自攻螺丝、紧固件等产品,可减免球化退火工序;
(1)碳素结构钢:Q235系列、SS400、SS490。用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桥梁等行业;
(2)优质碳素结构钢:40~60系列。用途:用于机械零部件、模具、模架等;
(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355、Q390、Q420、Q460、Q500系列。用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桥梁等行业的机械零部件与焊接结构件;
(4)焊接结构用钢:SM400、SM490系列。用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桥梁等行业的机械零部件与焊接结构件;
(5)船体结构钢:A、B、AH32、AH36、DH32、DH36 (通过中、英、美、法、德、挪六国船级社认证)、D(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用途:用于海洋及内河船舶船体结构、船坞、采油平台、码头设施等结构件;
(6)桥梁板:Q345qC、Q345qD。用途:用于架设铁路、公路桥梁、跨海大桥等钢结构件;
(8)汽车大梁板:SCL39D。用途:用于制造汽车底盘上纵梁、横梁、悬置梁、前后桥架等零部件;
(9)锅炉和压力容器板:Q245R、Q345R。用途:用于锅炉及压力容器的罐体、密闭容器等;
(10)建筑用钢:Q235GJ、Q345GJ系列、Q390GJB、SN400A、SN400B、SN490B。用途:用于超高层建筑、大跨度体育场馆、机场、会展中心及钢结构厂房等大型建筑工程;
(11)高强度工程机械用耐磨板:22SiMn2TiB、25SiMn2TiB、NM360、NM400、NM450。用途:用于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结构件;
(12)振动轮用钢:SZL36、Q420NB。用途:用于压路机振动轮专用钢板;
(13)塑料模具用钢:40Cr、1.2311、P20、718H。用途:用于机械结构件、模具、模架、模腔、模芯等;
(14)Cr、Mo系:42CrMo。用途:用于机械结构件、齿轮、齿条等。
(1)碳素结构钢:Q235系列。用途:用于建筑、桥梁结构件、紧固件、蜗轮、活塞杆等;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355系列。用途:用于建筑、桥梁、工程机械、大型设备等高强度构件;
(3)优质碳素钢结构钢:20~45、S55C。用途:用于紧固件、销、轴类等;
(5)保证淬透性结构钢:20CrMnTiH、20CrMnTi(H1~H6)。用途:用于齿轮、齿轮轴等;
(6)弹簧钢:65Mn、60Si2Mn。用途:用于制造各种弹簧,如汽车、机车、拖拉机的螺旋弹簧等;
(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355B、Q355C、Q355D。用途: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中的梁、柱构件;工业构筑物的钢结构承重支架;地下工程的钢桩及支护结构;石油化工及电力等工业设备结构;大跨度钢桥构件;船舶、机械制造框架结构; 火车、汽车、拖拉机大梁支架;港口传送带、高速公路档板支架;
(2)碳素结构钢:Q235A、Q235B、Q235C、Q235D。用途: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中的梁、柱构件;工业构筑物的钢结构承重支架;地下工程的钢桩及支护结构;石油化工及电力等工业设备结构;大跨度钢桥构件;船舶、机械制造框架结构; 火车、汽车、拖拉机大梁支架;港口传送带、高速公路档板支架。
三钢闽光现有公司本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等主要生产基地,具备年产钢能力1,200万吨。主要钢铁产品有“闽光”牌建筑用材、金属制品材、中厚板材、机械制造用圆钢、H型钢五大系列。2009年8月“闽光”牌螺纹钢、线材获得上海期货交易所批准,注册成为“上期所”钢材交割品牌。2018至2022年度连续5个年度在深交所通报公司的信息披露考核结果均为A级。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公司具有管理优势、品牌优势、质量技术优势、区域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资金优势等七个方面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和关键技术人员基本没有变化,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公司积极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三钢新智能运营系统,并成功上线,完成智慧管控平台升级建设,实现专业化、一贯制、数字化的管理提升,完成产销一体化、业财一体化、管控一体化、经营一体化管理。通过全流程的大规模数据采集治理,实现数据资产化管理,实现数据作为企业的生产要素发挥其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作用,同时,闽光云商系统为钢铁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提供了电子交易、云仓储、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大数据等服务,有力促进公司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公司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三钢闽光的金字招牌,扩大闽光品牌在福建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公司的产品采用优质工业原料、先进的工艺路线生产,具有质量稳定、用户评价高、综合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历次实物质量抽查中,合格率均为100%。公司主导产品荣获“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和“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等荣誉称号。主要产品先后通过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的产品质量认证、欧盟CE欧标认证、六国船级社认证、JIS日标认证等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在2021年行业内首个热轧带肋钢筋质量能力分级排名中,公司被评定为A+级。“闽光牌”产品连续多年产销率达到 100%,已经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在区域市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主导市场价格,售价始终高于其它同类产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跨海大桥、核电工程、大型场馆等大多数重点工程,均指定使用公司的“闽光牌”钢材产品。
公司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开发,发挥核心技术创新在企业生产经营和降本增效工作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公司产品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公司是福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全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国家人社部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荣誉称号。2023年,公司获得专利授权7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64项。截止报告期末,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中国钢铁工业全国冶金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 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3项,三等奖20项,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7项,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44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419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福建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邻近台湾,区域经济发展前景良好。公司在福建区域市场精耕细作多年,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经销商队伍。
“闽光”品牌的建筑用钢材是福建省内第一品牌,有着稳定的市场和用户。在建筑钢材、金属制品材、中厚板材、优质圆钢、H型钢生产上,公司的质量保证能力、品种开发能力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产品质量优异、品种规格齐全、服务细致周到、销售网络健全,产品销售以福建省钢材需求为依托,立足区域市场,并辐射广东、江西、浙江、海南等周边省份,服务众多重点工程,深受用户欢迎。在福建区域,公司的建筑钢材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1%左右;金属制品材产品在广东、浙江市场为第一方阵产品;圆钢产品在福建省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中板材产品在福建省内市场占有率稳定在80%以上。
三钢闽光由建厂 66年的“三明钢铁厂”发展而来,老国企的传统优势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弘扬,具有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和强大的凝聚力。福建省位于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才济济。公司位于福建省腹地,是三明市的重要经济体,吸纳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较强。截止2023年底,公司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 16.08%,获得高级职称人数达到员工总人数的 3.85%。公司高度重视科技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优秀技术管理核心人员,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也为公司生存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公司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是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打造精品钢企、铸就卓越品牌”是公司的企业愿景。公司是全国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双十佳”企业,立足于现有装备和研发力量,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致力品种研发,全力打造精品,确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发扬自主创新,追求品质、讲究诚信、精诚服务的优良传统,潜心铸就“闽光”品牌,不断加强企业形象推广,在企业品牌知名度、忠诚度、满意度等方面做大文章,使“三钢闽光”成为全国闻名的品牌。
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银行金融系统拥有良好的口碑,与金融系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23年末,公司取得银行综合授信额度380亿元,已使用授信额度185亿元,剩余未用额度195亿元,抗资金风险能力较强。子公司闽光云商充分利用贸易背景真实、发票充足的优势,打通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融资通道,大幅降低融资成本,公司综合资金成本低于2.60%,保障公司生产经营资金需要;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8%水平,优质资产夯实,为公司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受地缘政治、房地产持续下行等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原燃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钢材市场价格低位运行,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公司同时叠加产能升级改造,各类平衡被打破等问题,生产经营较为困难。面对严峻形势,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推进产能置换、产品结构调整、数字化转型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平稳发展。
2023年,公司产钢1,124.08万吨,同比增加1.94%;生铁 978.38万吨,同比增加4.49%;钢材1,107.58万吨,同比增加2.08%;焦炭76.27万吨,同比增加43.26%;入炉烧结矿1,241.87万吨,同比增加6.01%;球团147.50万吨,同比减少6.98%;实现营业收入479.41亿元、同比减少7.20%,总利润-8.84亿元、同比减少619.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8亿元,同比减少579.75%;基本每股收益为-0.27元,同比减少550.00%。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81.9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04.10亿元。2023年度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产能置换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公司本部焦炉、360m2烧结机、新 1#高炉、煤气高效发电机组等项目建成投用,公司本部新2#高炉、大方坯、中大棒、三高线吨转炉、双高线等项目按计划推进。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公司本部工业用材占比76.12%,同比降低1.24%;开发新品长材12个、板材1个、H型钢1个;根据市场情况和产品竞争力评估,全面关停漳州闽光带钢生产线。加强云商平台建设,闽光云商业务进一步拓展、丰富,新增煤炭、焦炭采销品种,打通13家钢铁企业、2家水泥企业供应链,新纳入合作仓(港)11个,物流线条,直供用户供货量同比增长221%。实现外部业务营收42.74亿元,同比增加148.78%。闽光云商入选工信部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被评为“2023年度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独角兽’创新企业”。公司的“钢铁全流程工厂供应链协同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
随着转型升级项目的逐步投用,生产经营日渐平衡,经济技术指标逐步改善,工序衔接更加高效。三明本部4#焦炉投产后,自产焦比例大幅提升,2023年下半年高炉运行状况有所改善。2023年,铁钢“一罐到底”率85.69%、比上年提升17.09%,铁水入炉温度提升至1,346.09℃,比上年提高4.46℃;轧钢热装率50.89%,同比提高 6.19%。市场响应能力逐步增强,按订单和基于即时利润排产的生产模式开始重构。营销系统表现良好,2023年,进口矿综合到岸价比普氏指数低0.98美元/干吨,燃料采购降低成本1.6亿元;备件辅材吨钢采购价比控额低3.05元/吨;销售市场维护得力,全年建材、普板、圆钢省内市场均价分别高于周边市场99元/吨、160元/吨、97元/吨,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1%、80%、70%。推进全流程降成本,三明本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分别实现吨钢全流程降成本40.84元/吨、87.29元/吨、44.6元/吨,全年合计实现降本增效6.08亿元。
强化融资管理,闽光云商获得 19家金融机构综合授信总额(敞口)132.9亿元,银行平均融资成本2.0%。推进信用担保、同股比担保等融资,将部分外部担保额度转为信用担保,最大限度争取信用担保融资额度,全年取得各银行信用担保额度142.28亿元。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启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计划授予股份数量为2,250.0011万股,认购款金额为5,737.5万元。
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期二阶段项目顺利完成,智能运营系统整体切换上线,智控中心铁区、炼钢、计量、能环、铁路运输等工序陆续入驻,数据治理、大数据应用、智能工厂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 33项,完成攻关目标 3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项。获得授权专利 7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个。流程管理持续深入,新增 SOP419个、废止 72个。持续推进管理创新,立项重点管理创新项目 5项,1项成果获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按照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修订管理制度 38项。以管理职责和基本业务为切入点,全面梳理适用流程、重要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建立上市公司合规风险库,健全董监高合规管理职责清单、董事会秘书合规管理职责清单等岗位管理职责清单。强化内控管理,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内控制度7项,完成三钢闽光内部风险控制手册编制。规范“三会”运作,顺利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工作,组织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相关会议,审议通过议案 34项,落实“三会”决议,完成关联交易协议修改、签订、登记17份。强化审计管理,开展专项审计7项,发现问题97个,提出整改意见95条。公司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公司治理特别贡献奖”,连续5年获得深交所信息公开披露工作考核A类评级。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将进一步强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强化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将进一步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 5%左右。中国已进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品种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期,国内汽车、机械、造船、能源、钢结构等行业延续较快增长,将带来一定的中国钢铁消费增量;2024年国家将积极落实“三大工程”,并通过新增国债和 PSL重启等财政政策措施,为基建投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在地方债压力下,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对用钢需求增量的贡献有限;2024年国内房地产仍面临着行业低迷的严峻挑战,虽然房地产政策将持续宽松,但目前仍未扭转房地产投资额和销售量下滑态势,预计房地产用钢需求同比仍将下滑。总之,2024年钢铁产能总体供大于求,钢铁供需仍存结构性、阶段性失衡的矛盾,钢铁原料资源结构供给难有明显改善,钢铁成本居高难下,钢铁行业效益难有明显提升,钢铁行业要实现提质增效的压力较大。
公司以“打造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为愿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围绕做强做优做大钢铁业务,持续推进企业由“制造”向“制造+服务”的战略转型,形成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并行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区域龙头企业作用,坚持高质量发展、多生产基地集中管控模式,对内整合提升,对外兼并重组,持续提升成本领先、创新驱动、服务先行、智能制造、绿色钢厂五大能力,聚力打造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2024年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全年产铁1,065万吨、钢1,206万吨、钢材1,108万吨、焦炭101万吨、入炉烧结矿1,362万吨、球团 13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为实现上述各项目标,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推进产能升级改造。加快产能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计划投用并快速达产达效,尽快实现新平衡。力争三明本部2#高炉、中大棒、三高线、制氧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 3个月内达产达标;泉州闽光两座高炉、220kV变电站上半年投用,炼钢及配套工程完成总进度的50%;罗源闽光 110吨转炉、双高线项目按计划建成投用。
二是强化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生产过程减排、产品应用减碳及产品轻量化研发,确保三明本部年底前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力争吨钢综合能耗 560kgce/t以下,自发电比例 96%以上,平均吨钢碳排放强度1.85tCO2/t以下。
三是拓展金融服务。发展云商业务,推进闽光云商云链采销、直销业务拓展,确保外部营业收入64亿元以上。重点开发金融服务新产品,拓展卡车后服务市场。力争汽车物流承运量突破 1,500万吨,平台车辆 3万台以上。加大金融融资力度,用好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租赁等各类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
一是施行经营责任制考核。依托三钢智能运营系统,实行以成本和利润为考核中心的组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极致效率、极致成本、极致效益。铁前系统重点降成本,确保 2024年吨铁成本再降60元/吨以上;钢后工序重点增效,着力推进品种结构的调整,确保吨材增效 50元/吨以上、吨材成本再降10元/吨以上;原采公司要抢抓商机,确保原燃材料采购成本降低3亿元以上;设采公司着力压缩设备、辅材、备件采购资金,确保采购控额 8.6亿元以内;销售公司重点抓好产品价格维护,力争在预算的基础上提高钢材售价20元/吨,实现增效2.5亿元。
二是着力降低人工成本。开展劳务用工梳理优化,推进部分劳务用工回归,在 2023年的基础上,2024年劳务费用上半年降低20%,下半年降低30%,力争钢铁主业吨钢人工成本三明本部280元/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180元/吨以内。
三是收紧各项费用开支。着力压缩费用开支,力争节约非生产性开支、获得奖补和政策性减税降费7,000万元。
一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运营系统优化,推进智能工厂、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化管理和数据智能化应用,赋能敏捷制造、精益管理、高效决策与卓越运营。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和硬件设施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制定网络安防、数据安全机制及应急处置预案等,按计划开展预案演习,特别加强各生产工控区、办公区用户的安全防护管理。
二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引进先进研发检测设备,加快工业材的生产开发,着力提升非建筑材比例,重点拓宽品种板等级与规格,推进二炼钢品种扩项,力争中大棒、新高线全部生产工业材,加快泉州闽光和罗源闽光工业材生产开发,力争三明本部工业材占比78%以上,其中中板品种板比例20%以上。三是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跟踪与应用,拓宽技术合作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稳定齿轮钢、斗齿钢、链轨节钢等工程机械用钢质量,提升市场占有率。根据市场需求和未来品种方向,适时开发轴承钢、耐磨球钢、非调钢、易切削钢、锚链钢、美标和欧标高端齿轮钢等钢种。
一是深化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组织机构变革,力争生产制造部、设备工程部,铁前事业部、维检事业部上半年落地并平稳运行,适时启动长材、板材事业部改革。夯实数字化改革成果,实施公司岗位优化,力争年内实现人均产钢1,000吨/人以上。推进经营责任制改革,根据成本效益情况调整工资总额。建立员工与企业风险共担体系,实施领导干部、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和组织绩效专项考核制度。
二是强化合规管理。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深化精细管理,推进管理制度、作业流程的再梳理、再优化,确保制度有效落地,管理能力、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巩固与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依据合规风险库、岗位合规职责清单、合规风险防控计划表,推进各部门开展自查自纠与整改落实。
三是推进规范运作。做好“三会”规范运作,落实“三会”决议,及时披露关联交易事项。做好信息披露,及时对外披露公司定期报告、临时报告,确保公告材料真实、准确和完整。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加强与机构投资者及调研团队的联系和交流,正确把握公司战略发展宣传方向,维护好公司的社会形象。
一是强化安全管理。深刻认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重点抓好外委施工、检修作业安全管理,推进企业本质安全,确保重大生产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人身工亡事故为零。
二是强化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点检维护,推广计划性和预防式检修,确保设备事故及故障停机率6‰以内,计划检修率85%以上。推进进口设备国产化,确保新投用变频器、控制系统全部国产化。加强机旁备件管理,降低设备备件库存,确保机旁备件降本4,000万元。
三是强化风险防控。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司风控和内控体系,加强财务、资金、用工、合同、诉讼、招投标等风险分析和防控,健全一体化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公司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公司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统筹资金调度,优化资产结构,拓展筹资渠道,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加快,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生产经营和基建技改的资金需要。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和发展规划,公司2024年基建技改计划投资62.92亿元。公司生产经营、基建技改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为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
1.市场经营风险。2024年经济发展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房地产市场仍未扭转下行态势,钢铁行业存在下游有效需求不足的风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出口面临的外需收缩压力,中国钢铁出口在2023年出口量基础上增量空间有限;国内钢铁市场仍存在阶段性、结构性矛盾,钢材市场价格将呈现波动性、不确定性,对钢铁企业经营形成一定压力。
对策:一是持续推进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开展极致效率、极致降本举措,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二是深化精细管理,优化生产经营,提升管理效能。三是推进技术进步,构筑产品技术服务优势,打造智慧钢铁,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坚持市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创新产销策略,顺应市场需求。
2.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波动风险。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在80%以上,铁矿石资源安全保障问题突出;上游焦煤供应总体偏紧,存在阶段性供需失衡的风险;钢铁原燃料价格呈现波动性、不确定性,给钢企稳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对策:一是加强市场研判,踩准采购节点,推进差异化采购,强化比价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二是拓宽采购渠道,建立优质稳定供货渠道。着力加强与长协矿山、国内优质矿山、煤焦厂商及优质废钢直供企业的合作,确保原燃材料供应渠道均衡稳定,力争进口矿综合采购价格低于普氏平均价格;三是不断推进工艺革新,优化生产炉料结构,调整采购原料结构,合理控制原料库存,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3.环保风险。在国家“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能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环保治理、能耗“双控”仍将是钢铁行业发展的硬要求,绿色低碳发展将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钢铁行业仍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绿色低碳发展压力。公司将加大环保投入,减排成本、环境治理及运行成本继续提高。
对策:一是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紧跟“清洁生产、低碳发展”政策导向,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提升环保治理水平;二是加强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深度挖掘余热余能潜力,提升全流程能源效率;三是层层落实环保管理责任,将环保管理与生产运行、设备管理等相融合,落实事中管控;实时监控各环保设备的运作时的状态,管好、用好、维护好环保设备,做好事中管控;四是持续强化污染源治理,加大烟气高效净化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开展综合整治,降低吨钢综合能耗和有害废弃物排放量,严格污染物达标排放,实现环保指标持续提升、产城和谐共融。
美联储博斯蒂克:今年第四季度可能会降息,预计2025年将进行四次季度降息
中国新能源汽车怎么样应对加征一定的关税的“逆风”?这场圆桌对线个项目摘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沪市公司勇做创新“领跑者”
美联储博斯蒂克:今年第四季度可能会降息,预计2025年将进行四次季度降息
罕见波动,7分钟暴涨近16%,6分钟暴跌近26%,苹果“小弟”上蹿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