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逄丽 葛春涛 朱向阳 这里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600多年过去了,至今还保留着昔日“六国码头”的遗迹和雄风。
这里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关注点”,近5年来,每一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都要在年度报告中专门拿出一定的篇幅,向全世界推荐这里的“进口木材检疫处理模式”。
走进太仓港进口木材码头,一根根原木绵延不断整齐地排列着,像是一支前面看不见头、后面看不见尾的军队,随时准备投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太仓港,合格的木材堆场达60万平方米。码头上,不时能够正常的看到身穿工服、头戴安全帽的检验检疫人员,拿着卷尺在木材堆场里来回穿梭,他们要对进口原木逐一丈量,口岸上专业术语称之为“检尺”。站在一根根原木边,江苏太仓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肖力介绍,进口木材有相当多的批次存在“短尺”,通过检尺可以精确地查出“短尺”额度,帮企业向出口商索赔。
今年7月5日,口岸检验人员在对“艾蒂港”轮装载的加拿大原木检尺时,发现材积短少8292立方米,短少率高达26.5%,收货人获得了全部货款赔偿123万美元和200余万元的海关退税、港杂费用退款。
自2008年以来,在木材检验检疫中,太仓局每年因材积短少帮企业索赔金额都在1000万至2000万美元之间。“仅今年1月至10月,就已检出计量不合格木材522批次,材积短少8.79万立方米,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93.9万美元。”肖力的语气里透着自豪。
为了确保“检尺”工作质量、维护企业利益,太仓局制定了“检尺抽查制度”、“检尺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硬性规定,除此以外,在日常监管环节,该局还突出“5 个检查”、“4个考核”、“7个关注”。正是由于有这些措施的施行,使木材进口企业利益得到一定效果维护,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企业选择太仓港作为木材进口口岸。木材进口量由最初的800万立方米,上升到6000多万立方米。木材来源国家从最初的俄罗斯,已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南美洲、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太仓港已成为全国海运进口木材第一口岸。
木材进口井喷式增长,给检验检疫部门带来的另一个压力是:如何防止植物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传入境内。
在太仓港进口木材码头,一个个10多米高的熏蒸池特别引人注目,这些熏蒸池是对付外来有害生物的最好“武器”。太仓局动植检科科长吴建波介绍,一个熏蒸池里能盛装700多立方米木材,每一根原木入境都一定要经过熏蒸池的处理才可以放行。
来到位于熏蒸池旁边的主控室,能够正常的看到类似于人体动脉和静脉的两条管道,按动操作按键,“动脉”只需要40分钟就可以将溴甲烷注入池中,待24小时熏蒸结束后,“静脉”再对溴甲烷进行安全回收,既保证了熏蒸质量,又实现了溴甲烷的循环使用,防止药物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
许多发达国家派出的专家组到太仓港参观了这套自主研发的熏蒸设施后,都感到十分惊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对太仓局这套技术给予肯定,所以他们在每年的年度报告中都要推荐太仓局在木材熏蒸处理方面好的做法。
太仓检验检疫人员对进口木材的把关,远不止熏蒸池这一个环节。该局先后出台了“太仓港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方案”、“太仓港进口木材秩序”等20项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今年前10个月,该局共截获进境植物疫情385种4730种次,其中检疫性27种458种次。全国首次截获10种,其中2 种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岁月悠悠,沉寂了数个世纪的太仓港,今天正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
站在长江岸边,迎着水面上吹来的微风,肖力副局长介绍说:“木材由于能源消耗低、污染少、原料具有再生性等特点,在各国产业经济中都占有主体地位。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木材需求量正逐年增多。做好进口木材检验检疫工作,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
为了更进一步做好木材检验检疫工作,太仓检验检疫人未雨绸缪,提出了助力进口木材产业有序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新监管思路,在为国把关的征程上,他们始终闪烁着警惕的眼神。
上一篇:期螺有翻红趋势 现货仍张望略降
下一篇:1952年林业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