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直播在线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小九直播在线看 > 国产耐磨钢板

多地出台民营经济利好政策“组合拳”非公有制企业的信心如何更好提振?


  2月2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措施》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法治保障、扩大民间投资、提升竞争实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和健全工作机制八个方面制定了三十六条细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措施》提到,贵州省开展清理拖欠非公有制企业账款行动。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为了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促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刺激民营经济的多项政策措施。

  2月2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胡晓鹏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一系列民营经济政策“组合拳”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当前发展和经营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对缓解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经营等压力起到了一定的靶向治疗作用,但具体到政策落地层面,还有加强完善的空间。

  2023年下半年以来,围绕民营经济,一批政策集中出台,聚焦关键环节、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着力营造非公有制企业高水平发展的良好环境。

  2023年7月,《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印发,推出八方面31条举措,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明方向。《意见》指出,要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不断的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意见》发布后,《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相继印发。

  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委宣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民营经济发展局拟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见实效。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进行了部署。

  2024年1月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从快速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等6个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切实疏堵点、提信心、破壁垒、解难题、抓落实,努力让非公有制企业有感有得。

  2月21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听取非公有制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建议。会议强调,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要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意见》印发后,各部门各地区也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方面密集推出配套举措。

  福建于2023年8月发布实施《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水平发展的意见》,福建省发改委等八部门9月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从创新、投资、法治、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六方面重点着力,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浙江省在2023年12月20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浙江省将采取更精准务实有效的措施,更大力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澎湃动力,更大力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基层等增强活性、敢闯敢试,扎实推进安全发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把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擦得更亮。

  在一系列政策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非公有制企业推动经济恢复向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非公有制企业706.5万户,同比增长15.3%。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3年9月底的5200多万户。

  全国工商联面向14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的调查也显示,2023年度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得分较上年度小幅上升。超九成样本企业认为,过去一年我国营商环境有所改善,其中,64.2%的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有非常大或较大改善。天九研究院于1月初的现场调研显示,82%的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家对2024年发展作出乐观判断。“企业预期和信心还将稳步提升”。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胡晓鹏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政策“组合拳”直击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当前发展和经营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对于缓解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经营等压力起到了一定的靶向治疗作用。但具体到政策落地层面,还有加强完善的空间。

  “要让非公有制企业家完全恢复信心,还需要后续政策的跟进,各级政府需要把目前的政策变成中长期的行为。”胡晓鹏这样说。

  同时,2018年以后,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民营经济市场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非公有制企业面临出口难、出口压力大等问题。胡晓鹏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对市场的信心不足是宏观经济趋冷产生的连锁反应之一,因此,要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政策还需要在宏观经济层面同步发力,例如对国有公司进行改革,发布针对消费、投资、货币等领域的政策。

  在政策落地方面,胡晓鹏认为,各级政府要根据具体的行业特点、企业规模、业务类型等进行政策精准设计。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前期一定要充分调研,特别是要关注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明显问题,对症下药。

  同时,部分政策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落差。胡晓鹏举例,就非公有制企业减税政策来说,如果经济发展形势较好,这条政策必定会对民营企业家带来非常大的信心,但目前不少小微型非公有制企业在经营上存在比较大困难,营业收入少,在这种情况下减税政策效应也大打折扣。又比如银行信贷刺激,多地政府部门为鼓励创业就业,大力推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在财政贴息支持下,大部分地区此类贷款实际支付利率在2.5%以下。看似是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成本的问题,但在经营困难的条件下,即便是2%的利息率,一些小微企业也借不起。

  胡晓鹏提到,现阶段的政策是特殊情况下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救助政策,因此,政策的执行力度和速度应该是超常规的,要走“绿色通道”。但是在政策落地和执行过程中,一些部门仍然按照思维惯性来执行政策,所以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感觉政策执行不够及时。

  “‘绿色通道’是营商环境优化的体现,也是政府诚意的表现,地方政府一定要在这一个方面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的诉求。”胡晓鹏说。

最新动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