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组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弱等问题。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年产粗钢逾8亿吨,却造不好用来生产圆珠笔笔珠的易切削不锈钢;我国有上千年菜刀锻造历史,高端菜刀市场却被外国品牌占据。笔珠和菜刀,“一文一武”,两件物品共同向钢铁大国提出了沉重的命题。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组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弱等问题。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每日经济新闻》今日的“一线报告”推出“一笔之差”篇,带您一起探讨我国钢铁业的现实和未来。
我国锻造菜刀的历史悠远长久,但一提及高品质菜刀,国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国的双立人、福腾堡、三叉以及日本的旬刀等品牌。我国年产粗钢逾8亿吨,但因品质不高,高端菜刀市场现在基本被外国货占据。
在一篇讨论我国科研体制的文章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就不无忧虑地说道,我国材料领域学术论文高居世界第一,但从高铁的关键材料到大家日常用的切菜刀都大量依赖进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出,一把优质的德国进口双立人菜刀,市价可高达几千元,而普通国产菜刀一般仅几十元,这反映出我国菜刀在质量和品牌上的劣势。
2003年,百年老店王麻子申请破产。目前王麻子商标由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持有,仍在生产王麻子刀剪产品,但已不复原来占半壁江山的荣耀。在王麻子申请破产之时,有业内人士认为,老字号出现窘境,还在于产品创新意识差,缺乏品牌的提升,在国外高端品牌冲击下没有招架之力。
中国钢研集团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董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影响菜刀质量的重要的因素有三个,材料、工艺和设计。与国外相比,我国菜刀生产在这三个方面都还是粗放式的。甚至有些刀厂还在延续类似铁匠锻打的粗放工艺,很少按照工业化的精细标准来生产。”
目前国内高端菜刀市场,已基本被外国品牌占领。德国双立人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马力峰就曾介绍,2011年,中国不锈钢刀具单价超过120元的产品,双立人占了90%以上。
高品质带来的是高价格回报。广东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就曾表示,一套十八子刀最高卖1000多美元,而一套德国双立人刀最高可卖到6000多美元。瑞典Damasteel公司的折刀最高可卖到5万美元一把。该公司供应商认为:“你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技术,就决定了刀具的价格和水准。”
别小看菜刀,一位刀剪行业工程师向记者介绍,菜刀制作要经过选料、切割、锻造、淬火热处理、研磨抛光、平衡点定位、刀柄配制、开刃、开锋等40道生产工序,每一步都需要极其严格的质量把控。
上述工程师还认为,我国刀剪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即工业外观设计、表面外观处理、加工精度、热处理技术及原材料。我国各种专利技术远远赶不上德国、瑞士等刀具生产大国,例如德国的“冰沾火”技术,可以使刀剪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结合点,但国内基本上没有厂家具备这种技术。
要造出一把顺手、好用的菜刀,在设计上也要费一番功夫。在董瀚看来,目前国内菜刀在设计上很少考虑到人体力学、切削习惯、美学等,这与德国、日本的差距也很大。
除锻造技术和工艺外,钢材的品质直接决定了菜刀的品质。董瀚对记者说,日本优质刀具多采用VG-10不锈钢材或青纸钢,德国主要是采用1.4116马氏体不锈钢材,而我国主要是采用成本较低的3Cr13(420)、4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材,低成本钢材造出的刀肯定卖不出好价钱。
记者注意到,和一些国产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做法不同,德国三叉刀的锻刀则是用一整块精钢锤炼而成,在保证超级硬度的同时,具有最佳的韧性。
德国双立人前两年推出了采用高氮马氏体不锈钢Cronidur 30制造的菜刀,这是一种优良的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用钢,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耐磨性能、良好的韧性等,每把刀在国内的售价接近5000元。
我国有悠久的刀具锻造历史,制造水平曾经非常高。但是得以传承的品牌并不多,目前产销量靠前的阳江十八子仅有三十多年历史。技艺的传承性较差,也造成难以实现突破创新。
董瀚向记者提及,阳江的刀厂工人流动性很大,工艺水平很难提升。而德国刀厂的工人,甚至一些仅负责检验的工人,都有二三十年的工作经验,仅凭肉眼就能看出菜刀的瑕疵。
德国双立人品牌已经有285年的历史,而我国刀剪技术传承的断层很严重。李积回也说到,在中国,一个“第三代”做刀的传人都屈指可数。“和德国刀相比,别人有几百年的经验打底,我们只可以慢慢摸索。”李积回这样感叹。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冯彪年产粗钢逾8亿吨,却造不好用来生产圆珠笔笔珠的易切削不锈钢;我国有上千年菜刀锻造历史,高端菜刀市场却被外国品牌占据。笔珠和菜刀,“一文一武”,两件物品共同向钢铁大国提出了沉重的命题。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组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弱等问题。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每日经济新闻》今日的“一线报告”推出“一‘笔’之差”篇,带您一起探讨我国钢铁业的现实和未来。 我国锻造菜刀的历史悠远长久,但一提及高品质菜刀,国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国的双立人、福腾堡、三叉以及日本的旬刀等品牌。我国年产粗钢逾8亿吨,但因品质不高,高端菜刀市场现在基本被外国货占据。 在一篇讨论我国科研体制的文章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就不无忧虑地说道,我国材料领域学术论文高居世界第一,但从高铁的关键材料到大家日常用的切菜刀都大量依赖进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出,一把优质的德国进口双立人菜刀,市价可高达几千元,而普通国产菜刀一般仅几十元,这反映出我国菜刀在质量和品牌上的劣势。 高端市场几乎被双立人所占 2003年,百年老店王麻子申请破产。目前王麻子商标由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持有,仍在生产王麻子刀剪产品,但已不复原来占半壁江山的荣耀。在王麻子申请破产之时,有业内人士认为,老字号出现窘境,还在于产品创新意识差,缺乏品牌的提升,在国外高端品牌冲击下没有招架之力。 中国钢研集团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董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影响菜刀质量的重要的因素有三个,材料、工艺和设计。与国外相比,我国菜刀生产在这三个方面都还是粗放式的。甚至有些刀厂还在延续类似铁匠锻打的粗放工艺,很少按照工业化的精细标准来生产。” 目前国内高端菜刀市场,已基本被外国品牌占领。德国双立人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马力峰就曾介绍,2011年,中国不锈钢刀具单价超过120元的产品,双立人占了90%以上。 高品质带来的是高价格回报。广东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就曾表示,一套十八子刀最高卖1000多美元,而一套德国双立人刀最高可卖到6000多美元。瑞典Damasteel公司的折刀最高可卖到5万美元一把。该公司供应商认为:“你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技术,就决定了刀具的价格和水准。” 别小看菜刀,一位刀剪行业工程师向记者介绍,菜刀制作要经过选料、切割、锻造、淬火热处理、研磨抛光、平衡点定位、刀柄配制、开刃、开锋等40道生产工序,每一步都需要极其严格的质量把控。 上述工程师还认为,我国刀剪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即工业外观设计、表面外观处理、加工精度、热处理技术及原材料。我国各种专利技术远远赶不上德国、瑞士等刀具生产大国,例如德国的“冰沾火”技术,可以使刀剪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结合点,但国内基本上没有厂家具备这种技术。 要造出一把顺手、好用的菜刀,在设计上也要费一番功夫。在董瀚看来,目前国内菜刀在设计上很少考虑到人体力学、切削习惯、美学等,这与德国、日本的差距也很大。 制刀技艺传承性差 除锻造技术和工艺外,钢材的品质直接决定了菜刀的品质。董瀚对记者说,日本优质刀具多采用VG-10不锈钢材或青纸钢,德国主要是采用1.4116马氏体不锈钢材,而我国主要是采用成本较低的3Cr13(420)、4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材,低成本钢材造出的刀肯定卖不出好价钱。 记者发现,和一些国产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做法不同,德国三叉刀的锻刀则是用一整块精钢锤炼而成,在保证超级硬度的同时,具有最佳的韧性。 德国双立人前两年推出了采用高氮马氏体不锈钢Cronidur30制造的菜刀,这是一种优良的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用钢,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耐磨性能、良好的韧性等,每把刀在国内的售价接近5000元。 我国有悠久的刀具锻造历史,制造水平曾经非常高。但是得以传承的品牌并不多,目前产销量靠前的阳江十八子仅有三十多年历史。技艺的传承性较差,也造成难以实现突破创新。 董瀚向记者提及,阳江的刀厂工人流动性很大,工艺水平很难提升。而德国刀厂的工人,甚至一些仅负责检验的工人,都有二三十年的工作经验,仅凭肉眼就能看出菜刀的瑕疵。 德国双立人品牌已经有285年的历史,而我国刀剪技术传承的断层很严重。李积回也说到,在中国,一个“第三代”做刀的传人都屈指可数。“和德国刀相比,别人有几百年的经验打底,我们只可以慢慢摸索。”李积回这样感叹。
全球主要央行密集发声,美联储发出明确降息预期,欧洲三国央行行长齐“放鸽”
直击2024WRC丨暴走逛展,看机器人成了“遛娃”新项目;人形机器人打起价格战,最低不到4万元?
上一篇:华东IT导购平台
下一篇:腾格里沙漠试驾:长城炮越野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