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无冕之王的陨落 - 库尔特·科尼斯佩尔的最后一战

2024-02-07 行业新闻

  注:本文作者为知乎用户夏逸凡,本文编译自Станислав Черников所著《ПОСЛЕДНИЙ БОЙ НЕМЕЦК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АСА №1》。在撰写此文的过程中,Станислав Черников得到了Александру Полищуку及Norbert Számvéber的协助,感谢这些研究者们的不懈追索。

  声明:长文翻译不易,未经译者许可,本文严禁任何公众号或网站私自转载。另外,译者强烈谴责任何盗载或是洗稿本文以牟取私利的行为。

  题图:库尔特·科尼斯佩尔的墓地,位于捷克 布尔诺(Brno)德军战争公墓。经过多方探寻,2013年4月9日,在摩拉维亚博物馆(Moravske Zemske Muzeum)的牵头下,考古人员在捷克 兹诺伊摩(Znojmo)地区 弗尔博韦茨(Vrbovec)村教堂围墙后的果园中发掘出数具德军士兵遗骸,其中1具便是科尼斯佩尔的遗骨。

  1945年3月25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发起 布拉提斯拉瓦-布尔诺(Bratislava-Brno/Братиславско-Брновской)攻势。近卫第7集团军(7-я гвардейская)承接了主攻重责,其麾下的近卫步兵第27军(27-го гвардейского стрелкового корпуса/гв.ск)一马当先,各个步兵师克服艰险,横渡诸多河流,沿途数次击退德军反击,重创伏击德军。

  4月26日,在捷克捷克的弗季采(Vlasatice)小村附近,近卫步兵第27军撞上了德军“统帅堂”装甲军(Panzerkorps Feldherrnhalle)的防线。实力仅为师级的“统帅堂”装甲军下辖装备了“虎”II坦克的第503“统帅堂”重装甲营,现今网络上被一些人宣称为“二战德军最强装甲王牌”的库尔特·科尼斯佩尔当时正是在该营服役。

  4月27日上午,即使身处榱栋崩折之际,德军“统帅堂”装甲军仍毅然对苏军近卫步兵第27军的阵地发起反击,期间,德军第503重装甲营与苏军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27-й гвардейской отдельной танковой бригады,27-й гв.отбр)爆发了激烈的交火,库尔特·科尼斯佩尔便是因这场战斗结束了短暂的人生旅途。

  1945年的春季如期而至,在那万物复苏的时节,二战德国即将面临的命运也逐渐清晰。由远及近的丧钟愈发洪亮,被封入鲁尔口袋的B集团军群就地解散,32万德军官兵向盟军投降,随着杜伊斯堡(Duisburg)附近森林中的一声枪响,西部防线已不可挽回地冰散瓦解。在东部防线,赤色洪流驶过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直至德国本土,将沿途那些意图阻拦攻势的德军师团逐一碾碎。

  3月10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发起摩拉维亚-奥斯特拉瓦(Moravia-Ostrava/Моравско-Остравскую)攻势。3月15日,乌克兰第3方面军推进至维也纳。3月25日,终于轮到罗季翁·马利诺夫斯基(Родион Малиновский)元帅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回合了。

  由乌克兰第2方面军所发起的布拉提斯拉瓦-布尔诺攻势,旨在攻占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和重要的工业中心布尔诺。根据作战计划,在空军第5集团军(5-й воздушной армии)及多瑙河舰队(Дунайской флотилии)的支援下,近卫第7集团军与第53集团军将作为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主要突击集团,向布拉迪斯拉发-马拉茨基-布尔诺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近卫骑兵和机械化兵第1集群(1-я конно-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ая группа, 1-я КМГ)将在主要突击集团凿开战线的缺口后迅速向战役纵深推进。罗马尼亚步兵第1及第4师将作为第二梯队投入作战,第40集团军则是负责从左翼发起进攻。根据苏方数据,苏军兵力总计有34万士兵,6100门火炮及迫击炮,24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645架飞机参与了布拉提斯拉瓦-布尔诺攻势[1]。

  与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对阵的是汉斯·克雷辛(Hans Kreising)将军的德军第八集团军。第八集团军下辖“统帅堂”装甲军(军长为乌尔里希·克莱曼(Ulrich Kleemann)中将)和“统帅堂”第2装甲师(师长为弗朗茨·贝克(Franz Becke)少将),第182步兵师,第721坦克歼击营(Panzerjäger-Abteilung 721),第228突击炮营(Sturmgeschütz-Abteilung 228),及第662坦克歼击营的部分单位。根据苏方数据,德军兵力总计为20万士兵,1800门火炮及迫击炮,120辆坦克及突击炮,150架飞机[2]。

  1945年3月25日至5月5日,布拉提斯拉瓦-布尔诺攻势期间的苏军作战历程图

  3月23日,近卫步兵第25军向科马尔诺(Кома́рно/Комарно)发起牵制性进攻。3月25日,布拉提斯拉瓦-布尔诺(Bratislava-Brno/Братиславско-Брновской)攻势真正开始,当日,近卫第7集团军与第53集团军的先遣部队强渡赫龙(Hron/Грон)河,深深楔入德军防线公里桥头堡阵地。伊萨·普利耶夫(Исса Плиев)中将的近卫骑兵和机械化兵第1集群迅速沿着这一突破口长驱直入,直取德军防御纵深,以防德军在尼特拉(Nitra/Нитра)河、瓦赫(Vág/Ваг)河及摩拉瓦(Morava/Морава)河一线重新站稳脚跟。在此期间,苏军多瑙河舰队不仅了德军的小规模抵抗,还协助主攻单位横渡泛滥的河流。

  由米哈伊尔·斯捷潘诺维奇·舒米洛夫(Михаил Степанович Шумилов)上将担任司令员的近卫第7集团军,以近卫步兵第25军、近卫步兵第26军及步兵第23军这3个步兵军作为先遣矛头,向着主攻方向推进。

  3月28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部队已深入德军防线公里,近卫骑兵和机械化兵第1集群的前锋单位抵达了瓦赫河。时值春汛,汹涌湍险的瓦赫河宽达250米,后撤的德军为了阻拦苏军而将瓦赫河上所有桥梁全部摧毁,未曾想苏军工兵部队很快便建立起渡河通道,近卫骑兵和机械化兵第1集群保持原先的势头,继续向前高速推进。4月1日,特尔纳瓦(Trnava/Трнава)、赫洛霍韦茨(Hlohovec/Глоговец)与塞内茨(Senec/Сенец)逐一被苏军攻破。4月4日,苏军肃清布拉提斯拉瓦(Братислава),达成首个作战目标。

  失去布拉提斯拉瓦后,德军重施故伎,炸毁摩拉瓦河上的全部桥梁并加强了防御兵力,意图利用摩拉瓦河这一天险来延缓苏军的步伐,然而4月5日,近卫步兵第27军的近卫步兵第25师强渡摩拉瓦河并在河西岸建立起防御阵地。4月7日,近卫骑兵和机械化兵第1集群的前锋在布洛斯克(Brodské/Бродске)村附近建立起一个小型桥头堡。4月12日,第53集团军抵达霍多宁(Hodonín/Годонина)并于当天成功横渡摩拉瓦河并建立起桥头堡。德军多次发起反击试图铲平这一桥头堡,但却未能得手。

  4月16日,在维也纳攻势(Венской операции)结束之际,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重归乌克兰第2方面军序列,该集团军将与第53集团军和近卫骑兵和机械化兵第1集群并肩作战,向军事重镇布尔诺(Брно)发起进攻。位于维也纳以北的布尔诺不仅是工业中心,还是斯柯达(Škoda)兵工厂和捷克斯洛伐克国营(Československá zbrojovka)兵工厂的所在地,作为交通枢纽,那里还储存了大量军事装备与弹药。

  德军深知布尔诺的战略价值,然而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德军只能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主场优势,借助地形去伏击苏军,或是对苏军发起反击。尽管兵力捉襟见肘,伪装良好的反坦克炮和防空炮,以及由坦克及突击炮组成的“救火队”仍旧对苏军造成巨大的威胁。

  突破摩拉瓦河后,在通往布尔诺的道路上,近卫骑兵和机械化兵第1集群撞上了据守杰沙尼-穆特尼采-布鲁奇纳-哈亚尼-奥采乔夫-伊旺契采(Těšany–Moutnice–Blučina–Hajany–Ořechov–Ivančice)一线公里赖赫拉德(Rajhrad)地区的苏军迅速将矛头转向西侧,并于当天抵达距离布尔诺郊区不到12公里的奥采乔夫(Ořechov)村。

  接下来的几天里,围绕着西特波西采(Šitbořice)和奥采乔夫地区,苏军与德军爆发了十分剧烈的拉锯战。4月19日,在坦克及突击炮的支援下,德军对奥采乔夫发起反击并成功击退占领了奥采乔夫的苏军。4月20日,第16装甲师联合“统帅堂”装甲军截断了苏军战线,将已突进至布尔诺外郊波普斯基(Popůvky)地区的苏军前锋包围,然而,缺乏兵力的德军无法将这些被围苏军消灭,更为糟糕的是,第16装甲师的师长被捷克游击队俘虏,这极大地影响了该师与其他单位的协同。4月21日,苏军抵达伊旺契采(Ivančice)并切断了德军从布尔诺撤往伊赫拉瓦(Jihlava)的通道,而赖赫拉德周边的防线也已被苏军突破。

  4月22日,苏军前锋抵近布尔诺。4月23日,在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的支援下,第53集团军与近卫骑兵和机械化兵第1集群分别自东南两向正式对布尔诺城发起进攻。在第53集团军突破布尔诺以东的斯拉夫科夫(Slavkov)和什拉帕尼采(Šlapanice)后,23日夜,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顺势通过这一突破口向布尔诺推进。4月25日傍晚,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抵达布尔诺东郊,近卫骑兵和机械化兵第1集群抵达布尔诺南郊。历经彻夜的战斗,4月26日上午,布尔诺被苏军解放。

  在针对布尔诺的进攻中,位于苏军左翼的近卫第7集团军与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向着布尔诺西南方向推进,与之对垒的是德军“统帅堂”第2装甲师,该师下辖装备了“虎”II坦克的第503“统帅堂”重装甲营(营长为诺德维茵·冯·迪斯特-科贝尔(Nordewin von Diest-Körber)上尉)。就在苏军向布尔诺高歌猛进之时,第503“统帅堂”重装甲营辗转于维也纳以北、布尔诺以南的施塔茨(Staatz)地区周边,忙着补救防线上的漏洞。

  摄于1945年2月,“南风”行动(Unternemen Südwind)期间,第503重装甲营的“虎”II坦克与“统帅堂”装甲掷弹师的士兵们

  4月14日,第503重装甲营抵达维尔弗斯多夫-胡贝斯多夫(Wilfersdorf-Höbersdorf)地区,协助第357步兵师防御维尔弗斯多夫。4月16日,第503重装甲营有4辆“虎”II可用,由于第503重装甲营尚未与第357步兵师取得联系,苏军于夜间突破了维尔弗斯多夫右翼防线重装甲营与苏军在维尔弗斯多夫-胡贝斯多夫地区交火。4月18日,第503重装甲营奉命撤往厄尔德堡(Erdberg),1辆“虎”II在维尔弗斯多夫抛锚,但最终被德军成功回收。

  4月19日,第503重装甲营将5辆可用的“虎”II分为2个作战小组,自厄尔德堡向北部发起反击,在克莱因哈德尔斯多夫(Kleinhadersdorf)地区阻击突破了侧翼防线辆隶属于皮格拉斯(Piepgras)中尉指挥的战斗群,曾参与过伦登堡(Lundenburg,今布热茨拉夫 (Breclav))防御战的坦克加入第503重装甲营的序列,同日,第503重装甲营奉命像福林-老卢普斯多夫(Follin-Alt Ruppersdorf)移动,途中击毁2辆追击的苏军坦克,于夜间抵达老卢普斯多夫。

  4月21日,第503重装甲营在迈尔霍夫(Meierhof,今米特霍夫(Mitterhof))地区与近卫坦克第21旅交火,宣称击毁18辆苏军坦克。

  【译者注:关于米特霍夫装甲战详情考证,请阅读芬里尔战史研究出品的《末日虎啸——“统帅堂”重装甲营的米特尔霍夫之战 上篇》及《末日虎啸——“统帅堂”重装甲营的米特尔霍夫之战 下篇》】

  4月22日,第503重装甲营将营部迁往茨温根多夫(Zwingendorf),可用的4辆坦克被均分为2个战斗小组,一组被部署至施特龙斯多夫(Stronsdorf)防区,另一组被部署至德恩霍莱茨(Dürrnholz/Drnholec)和新普热罗夫(Neuprerau/Nový Přerov)防区。4月25日,第503重装甲营转移至索肖尔(Sochrel,今米罗斯拉夫(Miroslav))。

  4月26日,可用的12辆坦克被分为2组,一组部署在乌尔策斯霍芬(Wutzeshofen),另一组被部署在弗季采(Wostitz/Vlasatice)。4月27日,苏军对弗季采发起数次进攻,第503营坚守了阵地,宣称击毁6辆坦克,海因里希·斯柯达(Heinrich Skoda)军士长以及库尔特·科尼斯佩尔军士长在战斗中阵亡。

  与千千万万个仅只是时代背景板的二战德国普通士兵一样,1945年4月末时,科尼斯佩尔的阵亡并没有激起任何波澜。然而,在战争结束几十年之后,拜著名科幻小说家弗朗茨·库洛夫斯基(Franz Kurowski)所赐,最高击杀数、豪迈的人格魅力、未获得骑士十字的遗憾,再加上冷战时期炒起的二战德国英雄热潮,科尼斯佩尔就这样被无良历史发明家包装成了第503重装甲营最富盛名的装甲王牌,以至于今日的网络上仍旧充斥着各种由库洛夫斯基创作的虚假“真相”。

  【译者注:关于地503营此次阅兵实录,可观看 《第503重装甲营虎王坦克阅兵仪式》】

  2007年,库洛夫斯基出版了一本名为《Feldwebel Kurt Knispel》的书籍,鉴于科尼斯佩尔本人已于1945年4月阵亡,库洛夫斯基宣称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第503营老兵阿尔弗雷德·鲁贝尔(Alfred Rubbel)的转述。

  战时,鲁贝尔不仅是科尼斯佩尔的上级,也是第503营的营部副官,因此,从表面来看,本书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在鲁贝尔拿到实体书并仔细阅读后,他大受震撼,随后火冒三丈:

  他在这本书里写的东西全都是瞎编的,就连那些所谓的来自于我的引言也是如此,这本书的里内容全都与事实不符。

  此外,“科尼斯佩尔曾4次提名骑士十字勋章但从未被上级批准”也是库洛夫斯基的经典谣言之一。简单来说,拥有骑士十字勋章提名权的其实就是部队的指挥官,在有实证的前提下,首先由指挥官举荐某人获得骑士十字,再经过集团军群司令部、陆军人事局及元首办公室的层层审查,最终由希特勒本人决定是不是授予勋章。

  作为第503营的营部副官,鲁贝尔在营部的工作之一就是撰写战时日志,营里所有与勋章提名相关的行为都必须记录在案,其记录格式为:“某日,某指挥官举荐某人获得某勋章”,然而科尼斯佩尔实际从未被提名过骑士十字勋章,鲁贝尔怒斥库洛夫斯基这一历史发明并称之为“一派胡言,脸都不要”。

  摄于德国蒙斯特(Munster)博物馆的“虎”II坦克前,从左至右依次为冯·罗森男爵(Richard Freiherr von Rosen),佩格拉斯(Pepgras),卢卡斯·弗里德利(Lukas Friedli),鲁贝尔(Alfred Rubbel)和洛赫曼(Franz Wilhelm Lochmann)。照片中的老者皆为第503重装甲营的老兵,弗里德利是一名历史学家。

  这就是一本浪费纸张的厕纸作品,我那些还在世的老伙计们都拒绝购买这本烂作,库洛夫斯基之所以在书中坚定地主张我是此书的‘关键证人’,大概是因为他也自知自己在满嘴跑火车。

  挤干虚假的水分以后,结合德国方面的档案记录,我们至少能简单还原一下科尼斯佩尔的履历。

  1940年5月,时年18岁的科尼斯佩尔应征入伍,在萨根(Sagan,位于下西里西亚)的第15装甲补充训练营(Panzer-Ersatz- und Ausbildungs-Abteilung 15)第4连完成基础训练后,科尼斯佩尔于1940年11月进入第12装甲师第29装甲团第1营第3连,并接受了IV号坦克的装填手和炮手培训。

  之后,作为第12装甲师的IV号坦克乘员,科尼斯佩尔参与了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行动”。最初,第12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参与了明斯克及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9月,第12装甲师转入南方集团军群,参与对列宁格勒的进攻。在1941年至42年冬季的苏军反攻中,损失惨重的第12装甲师后撤至爱沙尼亚进行休整。

  1942年5月,调回德国本土的第29装甲团第1营在换装IV号F2型坦克之后,被配属至第13装甲师第4装甲团。1942年8月,第13装甲师参与了“蓝色行动”。数次战斗累积的战功让科尼斯佩尔晋升至中士并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1942年11月19日,科尼斯佩尔因病进入纳尔奇克(Naltschik)的野战医院接受治疗。

  摄于1942年,科尼斯佩尔(右)首次休假回家时拍摄的照片,站在他身旁的是好友汉斯-约阿希姆·泰森(Hans-JoachimThaysen)。此时科尼斯佩尔已晋升为中士,并获得了银质坦克突击勋章和黑色战伤勋章。

  病愈之后,科尼斯佩尔接受了“虎”式坦克的培训,并于1943年4月正式加入第503重装甲营第1连。由于在“堡垒”行动中总计击毁27辆坦克,科尼斯佩尔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随着战果的累积,科尼斯佩尔于1944年5月20日被授予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

  在1944年4月25日的因斯布鲁克新闻(Innsbrucker Nachrichten)中,提到了“服役于重装甲营的库尔特·科尼斯佩尔中士,在1942年6月至1944年3月的东线辆坦克

  同样的描述出现在1944年3月1日至4月30日的国防军公报(Wehrmachtbericht)上,这也是二战德国官方战报中对科尼斯佩尔确切战绩的唯一记录

  1944年7月起,科尼斯佩尔成为了“虎”II坦克车长,并于夏季参与了诺曼底地区的战斗。1944年10月,在德国本土完成第二次重组后,第503重装甲营奔赴匈牙利,投入到对抗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发起的“德布勒森”攻势(Дебрецен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的战斗中。

  就在科尼斯佩尔刚晋升为军士长的次日,即1945年4月27日的战斗中,一枚迸飞的弹片击中了科尼斯佩尔的头部导致其颅脑受严重损伤。2个小时之后,科尼斯佩尔在弗尔博韦茨村的野战医院逝世。

  2012年,捷克历史研究者经过考证确认科尼斯佩尔被葬于弗尔博韦茨村。2013年4月9日,在摩拉维亚博物馆的牵头下,考古人员在弗尔博韦茨村教堂围墙后的果园中发掘出20具德军士兵遗骸,其中1具便是科尼斯佩尔的遗骨。2014年11月,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将科尼斯佩尔的遗骨迁葬至布尔诺德军战争公墓。

  布尔诺摩拉维亚博物馆馆长,历史学家弗拉斯蒂米尔·席德伯格(Vlastimil Schildberger)参与了科尼斯佩尔遗骸埋葬点的历史研究考证及遗骸发掘工作,这是他在发掘中找到的科尼斯佩尔的身份牌,也是识别科尼斯佩尔身份的重要遗物。遗憾的是,席德伯格于2020年12月8日逝世

  【译者注: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席德伯格撰写了《Šikovatel Kurt Knispel: Vítěz bez vavřínů - Vlastimil Schildberger a kol.》(2021年出版)一书,然而他还没能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便去世了。由于印量极少,这本可以认为是科尼斯佩尔个人传记的决定版书籍目前已经绝版。】

  科尼斯佩尔的旅程就此结束,然而历史研究者们不会就此停下探寻真相的脚步。在他的遗骨尚未被发掘出来之前,科尼斯佩尔的最后一战及其死因一直是个饱含争议的谜团。

  1945年4月29日,科尼斯佩尔最终的战绩定格于168辆,在当天的战斗中,科尼斯佩尔的“虎”II坦克与10余辆苏军坦克短兵相接,最终因坦克侧面被击穿而起火并发生弹药殉爆,前去援助科尼斯佩尔的斯柯达也一同战死。

  传奇装甲王牌死于不讲武德的近距离围殴,如此看来,科尼斯佩尔的结局与魏特曼的终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遗憾的是,虽然这段描述饱含悲壮色彩,但我们都知道库洛夫斯基最擅长的是什么。

  除此之外,德国历史学家沃尔夫冈·施耐德(Wolfgang Schneider)在《Tigers in combat I》中认为,1945年4月27日至30日之间,第503重装甲营在弗季采地区作战,期间击毁6辆苏军坦克,而科尼斯佩尔在4月29日的战斗中阵亡。

  在奥地利历史学家弗朗茨·约丹(Franz Jordan)所著的《April 1945 Die Kämpfe im nordöstlichen Niederösterreich knispel》中,约丹引用了第503重装甲营老兵霍斯特·贝克特尔(Horst Bechtel)与鲁贝尔的回忆,认为4月28日,科尼斯佩尔的“虎”II坦克在弗季采附近被苏军自行火炮命中并引燃,伤势严重的科尼斯佩尔被后送至弗尔博韦茨村的野战医院,并最终在那里死去。

  某个苏方角度的记述援引了约丹的记录,并拓展了战斗细节,认为非常有可能是第23坦克军格里高利·谢科(Григория Шейко)近卫军少尉的SU-100自行火炮击毁了科尼斯佩尔的坦克。

  结合谢科的战后自述及他写给父母亲的家书,他的SU-100自行火炮以下述方式击毁了1辆“虎”II坦克:

  我的SU-100在村子(可能为弗季采)的外缘占据了一处伏击阵地,当时,1辆德军坦克命中了1辆正在向村子方向行驶的T-34/85坦克,这辆德军坦克从隐蔽处缓缓驶出,瞄准了另2辆向它的左翼袭来的苏军坦克,而这也恰好让这辆德军坦克的侧面暴露在SU-100的射界之中。在100米左右的距离上,谢科的SU-100首发命中并击穿了这辆德军坦克的侧面。

  在回忆中,谢科清晰地描述了那辆德军坦克是如何起火,其乘员又是如何弃车逃离的过程,这听起来的确很像是科尼斯佩尔的乘员将重伤的车长从起火的坦克里抢救出来的情形,然而,没有任何苏军档案能证实这一记叙,因为第23坦克军当天并没有在弗季采地区作战。

  所以,1945年4月27日至28日之间,究竟是哪一个苏军单位在弗季采地区与德军第503重装甲营交火?

  通过对苏军档案的研究,匈牙利历史学家诺伯特·赞维贝尔(Norbert Számvéber)对科尼斯佩尔的最后一战给出了更为可靠的推论 —— 当时与第503重装甲营交手的是隶属于近卫第7集团军 近卫步兵第27军,由尼古拉·布列津内瓦(Николая Брижинёва)上校指挥的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第3营。

  根据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的日志,尽管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有利于部队迅速向前推进,但大量的河流以及德军接连不断的反击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部队前进的步伐。

  4月26日,叶夫斯塔菲·格列恰内(Евстафия Гречаного)少将指挥的步兵第步兵第409师(409-я стрелковая дивизия,409-й сл),以及格里高利·巴陶洛夫(Григория Баталова)中校指挥的近卫步兵第72师(72-я гвардейская стрелковая дивизия,72-й гв.сд),从临近的近卫步兵第25军调往近卫步兵第27军所属的战区。当日,长达30分钟的炮火准备结束之后,近卫步兵第27军从穆索夫(Musov/Мусова)地区出发,途经弗季采(Vlasatice/Власатице)地区,向布尔诺西南方向发起进攻。

  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负责支援步兵单位向前推进。截至4月26日上午7时,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保有如下装备:

  2.自行火炮:1辆SU-85自行火炮;1辆SU-100自行火炮;2辆SU-76自行火炮;5辆ISU-122自行火炮,其中4辆可动。

  此外,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还获得了罗马尼亚坦克第2团(2-м румынским танковым полком)的加强:3辆IV号坦克,其中2辆可动;2辆III号坦克,其中1辆可动;4辆R-35坦克,其中2辆可动;4辆R-1坦克(译者注:即捷克AH-4坦克),其中1辆可动;4辆 T-38坦克。

  4月26日傍晚18时,近卫步兵第72师与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击退盘踞在帕索拉夫斯基(Pasohlávky/Пасоглавки)村以东2公里处222高地一带的德军。近卫步兵第72师的师部停留在距离波霍热利采(Pohořelice/Нова Весь)村1.5公里的位置。

  根据德方记录,当时驻守在222高地附近的是德军第8步兵师第38步兵团,该团得到了4辆坦克,1个迫击炮连及2个炮兵连的加强。近卫步兵第72师与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在222高地以西700米处与第38步兵团的装甲车辆及步兵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根据近卫步兵第72师作战日志,在这场战斗中,近卫步兵第72师以12人阵亡,26人受伤为代价,歼灭德军士兵80余人,俘虏29人。根据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的报告,在这场战斗中,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损失1辆T-34/85坦克(焚毁)和1辆ISU-122自行火炮(焚毁),1辆ISU-122自行火炮被毁伤,1名军官及3名士官在战斗中阵亡,4名士官受伤。宣称摧毁8挺机枪,3门火炮,4辆坦克,歼灭德军士兵80人。

  与此同时,步兵第375师停驻于175点附近,步兵第141师与步兵第409师对波霍热利采展开进攻并成功拿下该村。

  夺取222高地后,近卫步兵第72师与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继续向西北方向推进。夜间22时,在弗季采村以东,波霍热利采以北的公路交汇点附近,即222高地西北方向2公里处,近卫步兵第72师与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一头撞上了德军“统帅堂”第2装甲师于当天14时左右构筑的防御阵地。

  根据近卫步兵第27军的报告,4月26日,该军有32名士兵阵亡,96名士兵负伤。德军损失120余名官兵(其中41人被俘),12架机枪及4门迫击炮。

  接下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部署在222高地西北方向2公里处的德军单位的线集团军的报告显示,根据一线单位的侦察结果,一支兵力总计为35辆坦克,35辆装甲运兵车,1个六管火箭炮兵连的德军从拉镇(Laa/Лаа,今塔亚河畔拉镇(Laa an der Thaya))和汉福塔尔(Hanfthal/Ханфталь)地区向前线开进。

  而根据德方记录,第503重装甲营的2辆“虎”II坦克部署在弗季采地区,于26日击毁了1辆苏军坦克。4月26日至27日的夜间,在7辆坦克(包括2辆“虎”II坦克,其中1辆是科尼斯佩尔的132号,另一辆是斯柯达的“虎”II)及10辆装甲运兵车的支援下,“统帅堂”第2装甲师成功阻止了苏军推进的步伐。

  根据苏方记录,4月27日上午,德军在近卫步兵第27军的战线辆坦克及装甲车辆,同时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对苏军防线发起反击。

  其中的一支德军,在近20辆坦克及装甲车辆的支援下,进攻近卫步兵第72师与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的防区。隶属于第503重装甲营的2辆“虎”II坦克参与了这次反击,宣称在战斗中击毁6辆苏军坦克,库洛夫斯基认为其中2辆是科尼斯佩尔车组的战果。

  与库洛夫斯基的发明的历史相反,科尼斯佩尔的132号并没有在战斗中遭受任何致命的打击 —— 战后的照片也可以印证这一观点,132号没有被击穿,也没有起火。

  与科尼斯佩尔最后一战相关的决定性证据来自于第503重装甲营老兵鲁道夫·巴尔塔(Rudolf Bartha),他是科尼斯佩尔的车组成员,曾经历过科尼斯佩尔的最后一战。2016年7月初,席德伯格与他那长期居住在德国的儿子应邀一同造访了住在多特蒙德(Dortmund)的巴尔塔。当时,年迈的巴尔塔还保留着1944年至1945年的个人日记,他向席德伯格父子讲述了自己深藏多年的往事:

  在德军于4月27日凌晨4点发起的这一次反击当中,为了在夜色中辨识方向,观察战场,同时与搭乘在“虎”II坦克上的装甲掷弹兵交流,科尼斯佩尔像往常一样打开指挥塔舱盖,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把头探出车外。一枚迫击炮击中132号附近的地面,在科尼斯佩尔的座车旁爆炸,一块四散的弹片扎进科尼斯佩尔的头部,致其重伤。在第一时间获知噩耗的的斯柯达迅速驱车前去救援,但在途中被苏军击毁,斯柯达因此在战斗中阵亡。

  摄于战后,当地居民与科尼斯佩尔的132号“虎”II坦克的合照,照片中的“虎”II完好无损,没有弹孔,也没有起火的痕迹,这也印证了巴尔塔的说法

  无论如何,德军的反击成功迫使近卫步兵第72师与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撤回222高地。

  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在4月26日至4月27日的手绘战斗示意图。红色为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战斗轨迹,蓝色为德军战斗轨迹。注意,这张示意图上标注的时间是莫斯科时间

  5时之后,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将坦克部署在2个防御节点上,开始倚靠222高地修筑防御阵地:6辆坦克部署在222高地东北山坡,以封锁波霍热利采(Нова Весь)通往穆索夫的公路,击退自波霍热利采方向来袭的德军;1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在222高地西南方向的山坡布置了伏击阵地,以封锁德军向东的道路,并击退自帕索拉夫斯基(Пасоглавки)方向来袭的德军。

  据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的报告,截至27日12时,旅已击退3次德军反击,在上午的战斗中,1辆T-34/85被焚毁,1辆T-34/85被毁伤。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宣称焚毁5辆德军坦克,毁伤1辆德军坦克,歼灭德军150余人。

  1.维克托·别洛乌索夫(Виктор Белоусов)上士(担任T-34/85炮手)车组摧毁2门火炮和1架机枪。

  2.德米特里·克拉夫佐夫(Дмитрий Кравцов)少尉(担任ISU-122驾驶员)车组摧毁了1辆装甲运兵车和2挺机枪。

  3.阿尔贝克·库扎加利耶夫(Алмбека Кужагалиева)少尉的T-34/85车组摧毁了1辆装甲运兵车和1挺机枪。

  4.维克多·索苏诺夫(Виктора Сосунова)少尉的SU-76车组,通过伏击摧毁1辆坦克和3挺机枪。

  根据苏方档案,截至4月28日,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保有1辆IS-2,5辆T-34/85,4辆ISU-122及3辆自行火炮。罗马尼亚坦克第2团保有3辆IV号,2辆III号,4辆R-35,4辆R-1和4辆T-38。与4月26日的保有记录相比,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少了5辆T-34/85坦克,而根据第503营的宣称,在26日-27日之间,第503营在该地区的战斗中击毁5辆苏军坦克,总的来说苏军的损失与德军的宣称差距并不大。

  根据近卫步兵第72师的日志,当日,近卫步兵第222团在171高地以西作战,近卫步兵第224团在171高地以西公路交汇点 西南方向200米的位置作战,近卫步兵第229团在222高地西南及西向的山坡作战。师部记录显示在战斗中击毁2辆德军坦克,毁伤4辆德军坦克,歼灭德军士兵80人,俘获德军士兵18人。

  在战斗中,近卫步兵第72师得到了炮兵第155团(155-го артполка)的有力支援,后者通过炮击阻碍了德军步兵的进攻。并摧毁了几挺机枪。

  处于近卫步兵第72师左翼的步兵第141师经历了一场艰难的战斗。根据苏方材料,在13辆坦克及装甲车辆的支援下,2个德军步兵营对步兵第141师防区发起反击。步兵第141师被迫撤出帕索拉夫斯基并重新在222高地西坡重新建立起防御阵地。

  根据步兵第141师的记录,该师遭遇了德军的“豹”式坦克,步兵第687团的45mm火炮排长米哈伊尔·库德里亚绍夫(Михаил Кудряшов)中尉率领部队击退了3次德军坦克的冲击,焚毁1辆装甲运兵车并毁伤1辆“豹”式坦克,库德里亚绍夫中尉本人在战斗中阵亡。

  步兵第796团的76mm火炮排长瓦拉姆·多博尔吉尼泽(Варлам Доборджгинидзе)中尉在战斗中通过直瞄射击压制了2处德军火力点,毁伤1辆“豹”式坦克。

  【译者注:第2段文字为“27.4.1945 года при отрахении контратаки противнике круиных сил и тенкбв он сэ своими орудиями стал на прямую наводку и огнем пушек подавил огонь 2-Х огневых точек, рессеял и частично уничтожил до ваводе пехозны и подбил танк /пентера/”,展示了多博尔吉尼泽在战斗中的行动】

  4月27日,由于德军的猛烈反扑,近卫步兵第27军下辖的各单位都被不同程度地从已攻占的前沿区域击退,然而,此时的柏林保卫战已经接近了尾声。

  根据德方记录,在4月27日至4月29日之间,拉镇以北区域,“统帅堂”第2装甲师总计损失2辆突击炮,数辆坦克在战斗中被毁伤。1名军官阵亡,4名士兵因伤势过重死亡。估算苏军损失为19辆坦克(2辆T-34坦克被德军缴获),3辆自行火炮,25名士兵在战斗中阵亡。显然,德军自报的数字看起来十分怪异,这也许也和战争后期记录混乱有关。

  从近卫步兵第27军的报告来看,在这3天的战斗中,其战果为击毙约1300名德军士兵,摧毁44架机枪,3辆坦克,7门75mm火炮,6辆坦克,毁伤8辆坦克及8辆装甲运兵车。此外,还缴获了8辆摩托车,39匹马,40吨柴油和1辆装甲运兵车。近卫步兵第27军自身损失为114名官兵阵亡,502人负伤;3门45mm火炮、4门76mm火炮及4挺机枪被摧毁。

  根据独立近卫坦克第27旅的档案,1945年4月,该旅摧毁13辆德军坦克,5辆装甲运兵车,12门火炮,6门迫击炮,29架机枪,歼灭德军790人。该旅6人阵亡,44人负伤,车辆损失总计为19辆T-34/85,1辆SU-100,3辆SU-76,1辆ISU-122,1辆SU-85,2辆T-38。

  根据近卫第7集团军的报告,1945年4月,总计有36辆坦克及自行火炮损失,其中包括10辆T-34/85及9辆SU-76。

  在近卫步兵第27军的突破德军防线的进攻与击退德军反击防御中,近卫步兵第27军下辖的炮兵部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炮兵战斗日志,在1945年4月的战斗中,总计击毁3辆坦克(其中1辆的战果在步兵第141师的防区取得),1辆突击炮,31辆汽车,197架机枪,19门火炮,4门迫击炮,歼灭1769名德军官兵(其中949人的战果在步兵第141师的防区取得)。毁伤9辆坦克(其中7辆的战果在步兵第141师的防区取得),2辆突击炮,7辆装甲运兵车,对32个火炮及81个迫击炮火力点进行压制。

  4月26日,苏军攻占布尔诺,并继续向奥洛莫乌茨(Olomouc/Оломоуц)推进。布拉提斯拉瓦-布尔诺攻势一直持续至5月5日,期间苏军击溃9个德军师,将斯洛伐克解放。

  4月27日,因疏于安全防范而受重伤的科尼斯佩尔,被第503营的战友紧急送往位于弗尔博韦茨的野战医院,最终与其他同样伤重不治而亡的德军士兵被葬入弗尔博韦茨村的集体墓地。

  弗尔博韦茨存在二战德军墓地的事情,其实早已为当地人所知。在战争后期,弗尔博韦茨的学校被改造为野战医院,根据德国方面的记录,有12至22人被葬在此地,而弗尔博韦茨本地的编年史的记录是有19名德军士兵在此下葬。当时墓地的中心伫立着一个巨大的木制十字架,每块墓地前都用写着名字的小型十字架做了标记,然而这些十字架在1948年后就被移除了。

  2012年秋,经过实地考察,考古学家最终确认了弗尔博韦茨二战德军墓地所在的位置。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之间,考古学家从当地一个深约一米二的墓穴中发掘出20具人体遗骸。与遗骸一起出土的还有14枚士兵身份牌,一些身份牌在经过现场的简单清洁之后还能辨识出来。

  在发掘浅表土层后,考古学家开始用金属探测仪搜寻金属物件,最左手持金属探测仪的是席德伯格

  科尼斯佩尔的遗骨于4月9日13时被发掘出来,考古人员发现他在下葬时仅仅只穿着一件汗衫,右手腕处放置着一枚半椭圆形的不锈钢身份牌。由于不锈钢的防火特质,这种身份牌多用于二战德军的装甲或空降单位。这枚身份牌上印着士兵的个人识别号码 812,血型 A,以及入伍部队 4 Pz. Ers Abt 15,即第15装甲补充训练营(Panzer-Ersatz- und Ausbildungs-Abteilung 15)第4连的缩写,1940年时,科尼斯佩尔正是在这个单位完成了基础的训练。

  科尼斯佩尔的身份牌。德军的身份牌为椭圆形,中间预留可以掰开的缺口。在下葬时,身份牌会被掰成2块,其中一块与遗体一同下葬

  他的脸上仍保留着急救止血用的压力绷带,当考古人员揭开那些覆盖在他面部的绷带时,他印堂的一处致命创伤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 头骨前额的中央部位有一道纵向的裂纹,两眼之间的一部分骨头不见了。清理遗骸时,考古人员在颅腔中发现了一枚钢制的弹片,这显然是上述致命伤的罪魁祸首。

  通过在场人类学家的分析,这具头部受伤的骸骨属于一名年龄在20岁至24岁的男子,其身材中等,身高164.3厘米。这一身高与科尼斯佩尔入伍时的记录不同,当时他的身高记录为160厘米,但科尼斯佩尔是18岁时入伍,可能在之后的几年中又长高了。

  人类学家没有在这具骸骨的腹部发现枪伤或其他未愈合的损伤痕迹,而是在腰椎部位发现了一处已愈合的骨折,这一损伤可能因重击而形成,也可能是训练或劳作导致的疲劳骨折。据推测,这处骨折很有很大的可能是在科尼斯佩尔担任IV号坦克装填手的时期发生的。

  回到颅骨上的致命伤,通过对弹片进行的金相分析,可知那枚弹片来自于迫击炮弹。当时,这枚弹片击中了科尼斯佩尔鼻根上方的区域,这一致命打击造成的骨折自弹片的撞击点呈放射状地延伸至颧骨和颞骨,直接的脑损伤无疑引发了严重的脑肿胀,并导致颅内压的增高,这不仅会损伤脑功能,也使得脑血流量减少,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会进一步加剧颅内压的增高,而急性颅内高压引发的枕骨大孔疝,在没有得到有效救治的情况下,会使患者迅速死亡。

  尽管对于鉴定伤情十分重要的软组织早已回归大地,但这一推论与目前已知的科尼斯佩尔负伤后很快便死去的事实相符。除此之外,人类学家还发现科尼斯佩尔的牙齿状况不佳,曾使用银汞合金填充物治疗龋齿和牙囊肿,他有很大的可能性患有反复发作的牙痛。

  后来,人类学家使用计算机重建了3D颅骨模型,通过与科尼斯佩尔现存的照片做对比,可发现这一颅骨与科尼斯佩尔相吻合。

  2014年11月12日,科尼斯佩尔的遗骨与其他德军士兵遗骨一同安葬在布尔诺德军战争公墓中,应德国方面的要求,这次葬礼并没有让无关公众参与。

  1.Журнал бо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 артиллерии 27 гв.ск за апрель 1945 года

最新动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