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直播网页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小九直播网页版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民协作社典型事例(2022年)》選登 雲南省寧洱通達中藥材種植專業协作社


  小茯苓大産業 “土疙瘩”變“金餑餑”——雲南省寧洱通達中藥材種植專業协作社

  雲南省寧洱通達中藥材種植專業协作社运用當地豐富的松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茯苓種植産業,引進菌種培养技術,統一技術規程,推广綠色生産,促進産加銷一體化,培养出“那馳”品牌,實現“一社興一業,一社富一方”。

  雲南省寧洱通達中藥材種植專業协作社建立於2011年,位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寧洱鎮太達村委會南門口村,有成員135戶425人。协作社組織農戶抱團發展茯苓産業,有力促進當地産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是國家農民协作社示範社,榮獲“雲南省優質種業基地”“科技型農村协作經濟組織”“第一批定制藥園”等稱號。协作社理事長呂靜被雲南省科技廳認定為雲南省科技特派員。

  寧洱縣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熱量足够,雨量充分,森林茂盛,是思茅松的主産地,思茅松的松樁、松枝、松莢、松針是茯苓生長的最好寄主。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和禁伐工程以後,以往採用松樹段木挖窖培养為主的茯苓老産區受到了極大约束,寧洱縣的松樹資源,為當地大規模種植茯苓帶來了機遇。從20世紀80年始,寧洱縣部分農戶開始零散種植茯苓,探索人工種植茯苓技術,在發展“雲藥”的方针激勵下,协作社應運而生。

  协作社建立之初,當地茯苓菌種需很多外購,投入本钱佔茯苓種植本钱的50%以上。协作社瞄準這一産業發展的短板弱項,派出專業人員學習茯苓菌種培养技術,引進先進育種設施,制作了菌種培养用房,具備了年培养茯苓菌種100萬袋以上的才能。2021年,协作社向成員戶統一供给優質茯苓菌種101萬袋,實現菌種100%自給自足,菌種單價1.80元/袋,與向外採購比较,共計為成員節省菌種購買本钱50.5萬元。协作社從菌種端的節本、提質、統一品種做起,助推當地茯苓産業不斷擴大規模,协作社茯苓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0100畝,年産值1650萬元,实践做到了“一社興一業,一社富一方”。

  协作社全面实施綠色生態生産方法,建設産加銷一體的全産業經營鏈條,野蛮産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一是加強源頭品質把控,實行統一技術、統一菌種、統一包裝、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經營,拟定了协作社的《茯苓種植技術規程》。二是定时組織茯苓種植經營技術会集培訓,派出技術員到成員戶的茯苓種植基地檢查,確保茯苓産品標準化。三是建立了産品品質可追溯准则,全面規範記錄茯苓生産經營過程,定时檢測茯苓品質,確保品質安全。四是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保護,産品獲得綠色食物生産許可證、中國森林食物等産品認證。五是註冊“那馳”商標,採用統一包裝。协作社産品遠銷安徽、成都、廣西等地,2021年协作社成員生産的1500噸茯苓悉数由协作社統一加工、銷售,實現銷售收入1906萬元。

  协作社堅持向規範要效益,拟定了契合本身實際的规章,為每位成員發放成員證,建立成員賬戶。协作社健全財務办理、財務社務公開、議事記錄、收益分配等准则,嚴格依照規章准则辦社。协作社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成員大會,對严重財産處置和重要生産經營活動進行審議,嚴格實行一人一票製表決。协作社每次召開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會議,都有專人負責記錄會議主題、商議情況和結果,會議記錄經一切參會人員審閱簽字後,存檔协作社辦公室,以供本社成員查閱、監督,做到民主決策、民主办理、民主監督。

  协作社聘請專職會計人員,依照《農民專業协作社會計准则》記賬、核算,財務开销、資産處置嚴格執行协作社的《財務办理准则》。500元以下財務开销由理事長決定,500元至10000元以內的开销由理事會決定,开销10000元以上的須經成員大會決定。协作社按季度將財務出入情況及有關賬目編製成財務公開一覽表,提請監事會審議並簽寫審核意見後,張貼在本社辦公場所,供本社成員检查監督。

  协作社的發展激活了土地、資金等生産要素,提高了茯苓産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通過統一組織標準化生産和經行銷售,协作社與成員建立了購銷、出資、務工、流轉等多重利益聯結機制,最終達到增加成員收入的意图。

  在收益分配中,协作社嚴格恪守法令和规章的規定,結合實際拟定了协作社的《收益分配製度》,每年從盈餘中提取10%作為公積金、10%作為公益金;當年可分配盈餘的60%按成員與协作社的業務交易量(額)份额返還、40%按成員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進行二次分配。2021年,协作社從收益中提取公積金18.3萬元、公益金18.3萬元後,所剩盈餘按成員與协作社的業務交易量(額)份额返還成員109.5萬元,按成員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分配給成員36.5萬元。統一經營收益分配環節共返還成員146萬元。2021年,协作社成員通過茯苓生産和协作社收益分配兩個環節,共獲得收益1514.9萬元,戶均獲利約11.2萬元,每人均匀獲利約3.6萬元,成員戶均收益比寧洱縣同行業非成員農戶收益高56%。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悉数著作,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运用的著作,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运用其他方法运用上述著作。

最新动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