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时应重新接头。 6) 检查各种清扫器的接触面积和清扫效果,振动是否过大等,并按说明书 做调整; 7) 按说明书对各种保护设施做试验,保证其动作灵敏可靠; 8) 测量带速、运量、启动、制动时间等技术参数是不是符合设计要求; 9) 测量额定载荷下稳定运行时电机工作电流值,多电机驱动时,可用工作 电流值并判断各电机功率均衡情况,如相差大可用调节液力偶合器充油量的 方法进行调整和平衡; 10)对各联接部位进行检查,如有螺栓松动应及时紧固。 8 皮带系统事故处理 8.1 皮带机运行中的停机原则 遇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停机 1) 电动机及引线,就地动力箱内电气设备冒烟、着火;电动机发出异音、 转速明显下降; 2) 电动机、减速机、滚筒的主要轴承,发生机械损坏,伴随着不正常的响 声和剧烈振动时; 3) 转动机械轴承温度超过额定值; 4) 皮带撕裂、划破或受到严重损伤时; 5) 皮带严重打滑不能处理时; 6) 皮带严重跑偏不能处理时; 7) 落煤管严重堵煤时; 8) 清扫器卡死或造成严重溢煤时; 9) 给煤机受阻,伴随着不正成的响声时; 10)配重触地或拉紧小车出轨时; 11)发生火灾事故时; 12)危急人身和设备安全时。
节后确定合适的链条长度。 6 空载试运转 带式输送机各部件安装完毕后,首先解除电动机与减速机联接对轮,确 认电机转动方向,然后进行电机空载试运转。运转时间不得小于 2 小时。最 后联接减速器空负荷试运,运转时间不少于 6 小时。并对各部件进行观察、 检验及调整,为负载试运转作好准备。 6.1 空载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1) 检查基础及各部件联接螺栓是否已坚固,工地焊接的焊缝有无漏焊等; 2) 确认电动机、减速器、轴承座等润滑部位是否按规定加入足够量的润滑 油。 3) 检查电气信号、电气控制保护、绝缘是不是满足电气说明书的要求; 4) 点动电机,确认电机转动方向。点动电机前对装有偶合器的驱动单元, 可让பைடு நூலகம்合器暂不充油,不带偶合器的驱动单元可先拆开高速轴联轴器。 6.2 空载试运转中的观察内容及设备调整。 试运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设备各部分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1) 观察各运转部件有无卡阻现象,特别是与输送带卡阻的要及时处理,防 止损伤输送带; 2) 输送带有无跑偏,如果跑偏量超过带宽的 5%,应进行调整(方法与负载 试运转中调偏方法相同) ; 3) 检查设备各部分有无异常声音和异常振动; 4) 减速器、液力偶合器以及其他润滑部位有载漏油现象; 5) 检查润滑油、轴承等处温升情况是否正常; 6) 制动器、各种限位开关、保护装置等动作是否灵敏可靠; 7) 清扫器刮板与输送带的接触情况; 8) 拉紧装置运行是否良好,有无蹩卡等现象;
9) 基础及各部件联接螺栓有无松动; 10) 液压拉紧(重锤拉紧)装置是否正常。 7 负载试运转 设备通过空载试运转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后进行负载运转,目的在于检测 有关技术参数是否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对设备存在的问题做调整。 7.1 加载方式 加载量应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先按 20%额定负荷加载,通过后再按 50%、 80%、100%额定负荷进行试运转,在各种负荷下试运转的连续运行时间小于 2 小时。 另外, 应根据系统工艺流程要求决定是否进行 110%-125%额定负荷下的满 载启动和运转试验。 7.2 试运转中间可能出现故障及排除方法 1) 检查驱动单元有无异常声音,电动机、减速器轴承及润滑油、液力偶合 器油等处的温升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滚筒、托辊等旋转部件有无异常声响,滚筒轴承温升是否正确,如 有不转动的托辊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3) 观察物料是否位于输送带中心,如有落料不正和偏向一侧现象,可调整 漏斗中可调挡板的位置来解决; 4) 启动时输送带与传动滚筒间是否打滑,若有打滑现象,可逐渐增大拉紧 装置的拉紧力,直至不打滑时为止; 5) 在负载试运转过程中,经常出现输送带跑偏现象,如果跑偏量超过带宽 的 5%则应进行调整; 调整方法: a. 首先检查物料在输送带上对中情况,并作调整; b. 根据输送带跑偏位置,调整上、下分支托辊和头尾滚筒的安装位置, 通常调跑偏效果较好; c. 如果输送带张力较小,适当增加拉紧力对防止跑偏有一定作用; 上述方法无效时,应检查输送带及接头中心线直线度是否符合要求,必
1)驱动装置应在制造厂组装完毕,现场可按整体部件与传动滚筒相联.对于体 积大,重量大而不易运输的驱动装置,可按部件分别发往现场进行组装,并按 各自的使用说明书(电机、减速器、制动器、逆止器、液力偶合器、联轴器间 隙见附表、电动滚筒等)进行去污、清洗、清点安装调试; 2) 按总图或胶带机基础图核对基础的位置尺寸、平面精度及其它要求; 3) 需在现场组装的驱动单元,首先将机架放在需固定的地基位置上; 4) 安装顺序:电机、减速器轴上的联接件首先装配-装减速器-装电动机。各 组件的地脚可用金属垫片进行高度调整,每处不得超过三片; 5) 制动器安装精度 制动器中心线与制动轮轴线的同轴度,制动轮直轮: D315 时为 2mm,D350 时为 3mm。在额定制动力矩下,制动轮工作面与制动衬垫的结合面积:压制成
故障现象 皮带断裂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停机,重新装皮带 胶结质量不好,脱胶 调整拉紧装置,减少负荷 皮带过紧或超负荷运行 落煤管堵塞造成溢煤或杂物卡 注意监护检查,防止落煤管堵塞, 住 及时清理 1) 、大物件卡在落煤管或倒煤槽中。 1) 、加强监护,及时清除杂物。 2) 、落煤管衬板或挡板脱落。 2) 、及时发现缺陷,请检修人员处理。 皮带撕裂 3) 、皮带跑偏严重触支架。 3) 、及时调整跑偏。 4)杂物卡在回路皮带。 4) 、加强检查,及时停机清除。 1) 、滚筒及托滚一侧粘煤。 1) 、停机清除积煤。 2)、落煤管落煤点不正。 2) 、调整落煤点。 皮带严重跑偏 3) 、拉紧装置拉力不平衡。 3) 、调整拉紧装置。 4) 、皮带接口不正。 4) 、重新胶结皮带。 5) 、头尾滚筒中心不正或中心不正。 5) 、调整头尾滚筒及机架。 1) 、皮带过负荷。 1) 、减少负荷。 、停机处理。 皮带打滑 2) 、皮带的非工作面有水、油、冰。 2) 3)皮带拉紧不足。 3) 、调紧拉紧装置。 1) 、加强监护,及时清理粘煤。 1) 、煤的水分大,粘度大。 2) 、取出异物、清理落煤管。 2) 、落煤管内有异物卡住。 落煤管堵煤 3) 、及时调张前方皮带,并减少负 3) 、前方皮带打滑。 荷。 4) 、皮带事故停机,无联锁。 4) 、通知检修人员处理。
型的衬垫每块应大于设计面积的 50%, 普通夹丝石棉衬垫每块应大于设计面积 的 70%规定。 安装后的制动轮径向圆周跳动量符合见表 4: 表4 制动轮直径 D mm) ( 径向跳动量(mm) >200-250 ≤0.1 >250-500 ≤0.12 >500-800 ≤0.15
6) 安装调试后起动前应检查 a.各润滑处所注入的润滑油牌号、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b.检查液力偶合器中注入介质(油或水)质量、数量是否与传动功率相 匹配; c.检查制动器闸与制动轮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制动力矩是否调整到与工 作机械相匹配; d.检查减速器输入轴的转向,逆止器的转向是否符合要求; e.用手转动各部分的机械是否灵活,有无卡住现象。 5.3 传动滚筒和改向滚筒 1) 滚筒安装前应检查轴承座内润滑脂情况,保证轴承内充满锂基润滑脂, 轴承座充脂量达到空腔容积的 2/3; 2) 传动滚筒为人字形沟槽胶面时,注意沟槽方向要与输送带运行方向一致。 防止输送带跑偏,且有利于沟槽排水,排污物; 3) 在吊装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得损伤滚筒胶面; 4) 安装时可用在滚筒轴承座底下加垫片,用机架上调节螺钉调整等方式调 整滚筒位置,保证轴线 所列的公差范围。 表5 项 目 公差值 1/1000 滚筒轴线 mm
1 目的 为了指导胶带机安装施工及试运行,使其满足有关规范及使用要求,特 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胶带机机械安装及试运行,电气安装参照其它标准。 3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1 安装前应熟悉安装技术要求和输送机图纸要求,安装技术要求见《机械设 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并按基础图,检查基础尺寸、 平面精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3.2 对照装配图装箱单清点零部件数量,检查其质量,如有损伤或质量问题 应进行修整或更换; 3.3 熟悉整机及各部件(配套件、外购件)的产品说明书,了解安装、调试方 法,技术要求,注意事项及专用工具等。 4 安装顺序 一般顺序为:放中心线——安装机架(头部-中间架-尾架)——安装下 托辊及改向滚筒——安装上托辊——拉紧装置,传动滚筒,驱动装置,敷设 输送带绕过头尾滚筒——输送带接头——张紧输送带——安装清扫器、逆止 器、导料槽、护罩及各种保护等辅助装置。 5 各部件的安装调试 5.1 钢结构的质量对整机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安装时要检测下列各项精度指 标: 1)机架中心线 500-1000 1000-2000 80 150 >2000 200
滚筒轴线与水平面的平行度 滚筒轴线与机架中心线的垂直度 滚筒中心线与机架中心线的对称度 多滚筒驱动时传动滚筒轴线) 应按带式输送机总图,将各种托辊安装在指定位置; 2) 安装前倾托辊时,前倾方向要与输送带运行方向一致,注意空载段前倾 方向要与空载段输送带运行方向一致; 3) 托辊安装后,辊子应转动灵活; 4) 安装时要求托辊辊子(调心托辊和过渡托辊除外)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上(水平或倾斜)或者在一个公共半径的弧面上(输送机弧段托辊) ,其相邻 三组托辊辊子上表面的高度低差不得超过 2mm,每 100m 长度范围内不得超过 5mm,托辊中心线) 在吊运和敷设输送带过程中不得造成损伤; 2) 输送带接头:推荐采用硫化接头,因为输送带接头是输送带的薄弱环节, 接头质量差,接头效率就会降低,容易造成断带等恶性事故,接头对不正是 造成输送带跑偏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保证输送带的接头质量,接头用胶料 必须与本体一致; 接头时要按照输送带制造厂提供的资料,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精心 的作业; 3) 输送带接头后,接头两端输送带中心线m 范围内的偏差 e±5mm; 4) 接最后一个接头时,应将拉紧滚筒在距上极限位置 100-150mm 处固定, 再拉紧输送带,直到空载段输送挠度小于 2/1000L 为止; 5) 硫化接头完毕,在接头中心外各 1000mm 处做永久标识(胶带两侧) 。 5.6 清扫器 1) 本系统采用的马丁、蒂普拓普、赫曼品牌清扫器的压力调整,应严格按
两侧轴承座底面平面度 两侧轴承座螺栓孔距偏差 孔对角线长度之差(x-y)
中间架间距 A1,中间架孔距 中间架对孔角线偏差 x-y 两侧中间架高度差 e 中间架接头两边高度差 5.2 驱动装置
另外,在任意 25m 长度范围内,机架中心线mm,对可 逆运行的带式输送机,因其输送带跑偏可能性较大,应提高安装精度,其中
其产品使用说明进行调整; 2) 所有清扫器安装后,其刮板与输送带的接触长度不小于 85%; 3) 安装 H 型刮板清扫器时,应使其刮片延长线位于滚筒中心线或中心线稍 上位置,以免输送带运转时引起清扫器支架振动; 4) 对于 H 型、P 型等硬质合金清扫器,安装时应使各组刮板保持在同一平面
内。H 型清扫器每组刮片与输送带的接触压力控制在 60-80N,P 型控制在 40-60N; 5) 安装空段清扫器时应保证橡胶刮板磨光后金属架不能与输送带接触,调